2002年1月2日 星期三

窺見印度(轉載)

台灣人自己寫的旅遊書已汗牛充棟,為什麼還要翻譯日本人寫的呢?這個問題在讀者翻閱《窺見印度》後,可以得到解答。除了日式觀點,它的特出在於所有圖片,都是這位以舞台設計聞名的作者,一筆一畫勾勒出來的。

翻開書中,每一面至少有一幅素描,圖中另有介紹說明的文字,採另一種字體與書籍本身的文字敘述作區隔。源於職業設計者對圖像的敏感度和驚人描繪能力,從繁 複細膩的宮殿壁飾、草木扶疏的庭園景觀、美輪美奐的神殿巨構,到鈔票上的十四種文字、庶民的生活樣態、繁華或蕭瑟的街景、日常器皿飾品,甚至飲食料理等, 作者一一以精細的工筆素描呈現,巧奪天工之繪圖技法,令人咋舌。

有趣的是,儘管素描是黑白的,作者卻在多處寫下被畫物品的顏色,既供讀者想像的憑藉;許多旅館房間的畫作中,作者亦將房間號碼一併寫出,像是歡迎讀者拿著 書去實地對照。另外,作者並不諱言「畫」的限制性,譬如面對湖上三百餘艘船屋,他坦承僅能畫出一百多艘;但同時也因「畫」之便,他能將欲強調的物品放大、 將不重要的背景雜物略去,或以分解圖詳細解說器物使用方法。

本書在日本有「印度決定本」美譽,書末相當嚴謹地附錄了史地、藝術、宗教等專有名詞的索引,也有參考書目。提醒讀者,本書原作於一九八五年,今日的印度與 書中所言恐有出入,不過,作者既捨棄了追求寫真的照片,素描與現實間有多少差異也就不那麼重要了,或許,作者只是想分享他的印度之旅,讓讀者見其所見、感 其所感,如此而已。

●《窺見印度》:遠流出版;妹尾河童著、曹淑玲譯。



(from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mflo/post/537250 2002.01.02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